強化實踐性教學對于實驗教學方法,應打破傳統的教員手把手教學員實驗的模式。提高學員獨立實驗的能力。為提高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電工技術實踐教學應該在原有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大綜合性及設計性的實驗內容。通過向學員提供開放性實驗室。鼓勵學員在學習過程中帶著問題走進實驗室,自行設計電路來達到實驗目的。以設計型和綜合型為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要求實驗室能夠完全開放,要求實驗室資源的能夠充分利用,要求實驗室管理更加靈活細致。實驗室使用情況、實驗內容、實驗時間、指導教員、學員人數等全部在網上公開,隨時可以了解設備信息和使用情況。學員可以網上查詢實驗室的忙閑情況,在預定時間進入實驗室,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實驗室資源的利用率。開展第二課堂,在全校范圍許多非電專業,開設電子實習,為學員提供小發明、小創造、小設計、小制作實驗試制條件,鼓勵學員積極參與各種榮譽杯賽、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挑戰杯賽等創新教育活動,培養和造就一批電子愛好者,有效地拓寬了學員的知識面,提高了學員的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受到了學員普遍地歡迎,激發了學員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此外,還應該利用計算機仿真教學進行必要補充。針對電工技術課程學量大學時有限的特點,可以將計算機仿真軟件如multisim引入實驗教學。對于一些實物操作較為繁瑣且容易損壞器件的實驗可以采用仿真軟件實現.在仿真過程中,學員可以隨時改變電路結構、電路參數和測量數據,觀察波形,直至得出自己想要的結果,這有助于學員理解實際元件和虛擬元件的關系。

教材選取教材的選擇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如何駕馭教材是教員面臨的重大挑戰。教材來源有兩種,一是學院給學員預定的教材,二是教員自編的教材或講義。電工電子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新的器件、新的EDA方法和各種工具層出不窮。作為非電類專業學員學習電類基礎理論和知識、技能的窗口,課程內容必須緊跟科學技術的發展。課程組特別重視教材的使用和建設,建立新的電工技術教材體系。加強基礎,重視實踐性、應用性,著力于培養學員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因此教員要改變觀念和做法。一是靈活地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刪減、增補教材內容。沒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內容都教完,因為教材只是一種資源而已。教員應樹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要根據學員實際水平和教學的實際需要,科學而合理地重組教材,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教材,達到靈活運用并超越教材的境界。二是通過互聯網有針對性直接選取網絡上的電工技術知識來講授,來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實際的應用能力。三是必須精選與具體專業息息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文獻,編寫與實踐聯系緊密的、適用的的新教材。
電工報名條件:
1、年滿18周歲且符合相關工種規定的年齡要求;
2、經醫院體檢合格且無妨礙從事相應特種作業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初中及以上學歷;
4、符合相應特種作業需要的其他條件;
5、取得電工操作資格(上崗)。